大山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巧学中国话”。这段相声火了

  最近,著名相声演员大山在2019年海外春晚上表演的一段相声火了。

  这段有关中国北京话和广东话差异性的表演,让不少网友笑到飙泪。大家更惊异于大山作为一个外国人,竟然研究起中国当地方言,比中国人还认真还讲究……

  当地时间2月4日,伴随着《我家在中国》的恢弘乐曲,2019年第六届海外春晚在加拿大多伦多索尼大剧院拉开序幕。

  当晚,加拿大籍中国著名主持人、相声演员大山,为海外华人们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巧学中国话”。

  联系起自己学习北京话和广东话的故事,大山直言“北京人说不了广东话”。

  为啥呢?他列举了两者之间许多差别。

  首先,广东人说话很使劲,同样是说数字,广东话的说法就仿佛要脚往地上一蹬,冲天这么一嚷。

  “1、2、3、4……9、10!”大山用猛然抖动的头发来告诉你到底有多使劲。

  另外,广东话因为保留了许多古文正字,显得底蕴更深。

  比如走路不说“走”,要说成“行”(hang);拐弯不叫“拐”,叫“转”(jun)。

  说到“吃饭”的讲法“食(sei)饭”,其中“食”的音要从下处发音。为了描述有多低,大山两手一路下降阶梯找音准。

  “你得坐着说”,才能发出最标准的发音,因为广东人讲究吃,所以坐着是最起码的。

  普通话的发音是四个声调,而广东话是“九声六调”,大山就介绍了一种北京话中没有的,而广东话特有的“入音”,也叫闭唇音。

  比如说数字中的“三”和“十”,都需要闭嘴读。要是念“三十三”,就得闭上三次嘴,念起来那叫一个费劲,上下两片嘴唇难舍难分。

  广东话的气音,又和普通话发音不一样了。普通话多是从丹田上发音,而气音则是从丹田下走气。

  为了更具体形象,他把这种发音方式比作“从肚脐眼下用气”,比如“香港”的“香”字。

  “香气”两个字就更厉害了,全是气音发声,读之前要大大吸一口气。

  “香风香水加香气……”

  随后,大山介绍,广东话还有一种双元音,比如“张”、“常”、“厂”、“长”等字。

  “张厂长常常想见常厂长”,一句话连续8个字是双元音,读得大山一口大气差点喘不上。

  场下在坐的海外华人笑到飙泪,还要跟着大山一起念。

  这段广东话相声不仅令许多人笑到捶胸,不少人还忍不住感慨:我竟然在跟着一个外国人学说粤语……

  大山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国际友人。《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评价他,“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在央视1988年的元旦晚会上,当年这位在北京大学攻读中国语言文学的加拿大留学生,一上电视就一炮打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洋笑星”。

  随后他拜姜昆为师,开始学习相声,并成为了各类电视节目以及大型活动的出色双语主持人,至今他仍然是登上央视春晚次数最多的外籍演员。

  最早开始学习中文时,大山只有19岁,暑假在照相馆打工时,认识了一名华人同事,觉得会中文是件厉害的事,便请求对方教自己。

  “我觉得中文有种特殊魅力,有华人客户来洗相片,他们唧唧喳喳说中文的样子,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好听,特别神秘。我就想,假如我能够学两句中国话那该多好啊。”

  当时在加华人多是广东人,这位同事告诉大山,中文分为标准用语(普通话)和口语(如广东话),于是大山就先跟着同事学起了广东话。

  1984年大山考上多伦多大学开始攻读中国研究,大二时还将中文课选为了主修课程,毕业后他入选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来到北京大学留学继续进修中国语言文学。

  在中国呆了几十年,加上自己勤奋学习,大山早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仅会北京话的儿化音,还会一些地方方言。

  他也被誉为“中文说得比中国人还要好的外国人”、“外国人学中文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

  夸张到连说回英语,嘴里都带着一股子北京味。

  经常在太平洋两岸穿梭的大山,也是一个民间的文化使者。

  他的汉语水平使得他对中国、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理解,要比普通的加拿大人更全面、深刻和准确。他在多伦多的家里时,还经常会有大学和研究机构请他去做有关中国的演讲。

  “但不管怎样,自己的工作都是与中文有关的,我的事业在中国。”大山说。他在国外的社交网站上,给自己的身份备注也是“中国喜剧演员”,平日里也经常自比“北京人”。

  以往在观众眼里的大山,可能只是一个中文说得特别顺溜的外国人。

  但这场海外春晚上精彩的粤语相声,实在令人震撼。原音辅音、音节音调、发音方式、发声部位、开音节闭音节,可能连从小到大一直说到老的广东人,自己都搞不清。

  即便是现在,大山仍然在坚持研究与中文和相声艺术相关的内容。

  一个外国人不仅研究中文,甚至研究起中国方言比中国人还认真还讲究。

  这也难怪有网友称其虽是外国人,可却有一个“中国魂”。

  收到许多网友的支持与夸奖,大山也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感谢大家。

  就这会儿功夫,大山还不忘再给大家讲讲相声的技巧。

  其实,大山与中国的渊源,早从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抗日战争期间,大山的爷爷奶奶都是外科医生,被人们称为“饶医生”。他们带着3个不到6岁的孩子,来到河南商丘市圣保罗医院工作,救死扶伤,保护了许多中国老百姓。

  3年后,当大山的爷爷奶奶回国时,却只带了1个孩子回加拿大,另外两个孩子不幸得肺痨病死,葬在了中国。

  2007年,大山陪着家人来到已经更名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寻根”,表示当时祖父母来到中国,就是想为中国人民建设一所最好的医院。

  正是由于大山家族与中国的这段特殊历史,也让大山结下了与中国的深厚情分。


来源:观察者网(ID:guanchacn),作者:阮佳琪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