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示】 “双十一”开启,您准备好了吗?

伴随着消费复苏的势头,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在今年10月下旬就拉开了预售序幕。如今的“双十一”战线不断拉长,激发着消费者“买买买”的热情,与往年的熬夜等优惠、拼单凑满减不同,今年多个电商直接“血拼”低价。在接连接到优惠折扣“轰炸”后,相信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入手。到底能不能得到实惠?怎么避免翻车情况的发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往年“双十一”期间的消费维权案例,让您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坑,真享实惠。

谨慎囤货 采买前要巧规划

张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香皂,商家宣传不仅可以洗澡,还可以替代牙膏刷牙、洗面奶洗脸、洗发水洗头,还可做面膜等,并且介绍原先统一价是2180块钱100盒,“双十一”期间有优惠,买100盒再送50瓶沐浴露或洗发水。于是,张女士一口气囤了几千块钱的该款产品。收到货后,张女士后知后觉地发现在使用期限内根本无法用完这些产品,便与商家协商退款,却一直未得到回复。后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商家已为张女士作退货处理,但张女士需承担退货邮费。


面对“双十一”全年最强的打折促销宣传,很多消费者喜欢下单囤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因此造成的浪费也屡见不鲜。消费者应保持理性购物,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先清点家里的“存货”,按需补货。对于日用化妆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有使用限期的商品,更要谨慎冲动消费,尽量少囤货或者不囤货,避免因浪费造成财产的损失。

直播带货 围观时要冷静

谭先生通过朋友的推荐添加了某主播的微信。“双十一”期间,谭先生在观看该主播的直播时,看中了一双品牌鞋子,最后与对方通过微信交谈后,转账599元进行了交易。谭先生收到快递后,发现购买的鞋子货不对板,怀疑是假货,便于当日通过微信联系该主播,发现自己的微信号已被拉黑,维权遇阻。


当前,直播带货热度持续不减,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时有发生。对此,消费者在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时,要保持冷静,克制冲动,尽量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大、信誉度高、口碑好的购物平台和商家。为保障财产安全和交易记录可寻,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不要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不要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者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避免发生售后服务无保障的情况。

商品收货  售后时限要把握

 

李先生支付了4600元在一家网店购买了一款洗衣机,商家答应赠送其一款小型吹风机。因李先生在“双十一”期间购物较多,其在11月17日收到洗衣机时,没有进行核对便验收确认进行了付款。过了几天,李先生才发现没有收到赠品,联系商家却一直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复。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商家已为李先生进行补发货。


“双十一”期间,商家因销售量成倍增长,可能会出现错发、漏发的情况,建议消费者在下单后关注快递、物流信息,若出现不能按期发货、物流配送时间延长,长时间未收到商品的情况,应及时点击“延长收货”,以免系统“自动收货”。消费者收货时应先查看购买商品的规格、数量、赠品等是否与订单一致,一旦发现商品或赠品出现问题,应尽快与商家或平台联系,把握好退换货的时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售后维权纠纷。

最后,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后,一定要妥善保存原始购物凭证,促销活动截图、商家承诺截图、与卖家的聊天记录、订单记录等相关证据,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在与卖家、交易平台协商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拨打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热线进行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投诉。

END

文:马琼

友情提示:为了维护政务信息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未经同意,自媒体不得擅改标题、断章取义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于“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