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 • 世界慢阻肺日】如何阻拦“沉默的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早,更稳,更长程!

每年11月第三周周三,全球瞩目的慢阻肺日如期而至。为什么会设置慢阻肺日以及慢阻肺日为什么会在全球范围内引人关注?因为它所代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声无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文简称为慢阻肺或慢阻肺病,英文简称由其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首字母组成,就是医生口中常常谈及的“COPD”。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气道和肺部,导致呼吸困难。它通常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环境因素有关。尽管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其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或被误解,因此许多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01

如何更早—重视高危人群和疾病前期状态的筛查与监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俗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现有的研究显示慢阻肺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死亡原因的疾病,且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已超13.7%。发表在《柳叶刀》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等牵头完成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我国≥20岁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8.6%;然而,慢阻肺的知晓率却和其他慢病相比,更为“不为人知”,仅有12%慢阻肺患者之前做过肺功能检查,仅有2.6%的男性和1.8%的女性知道自己罹患慢阻肺,因而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此外,慢阻肺中国慢阻肺年均死亡人数达96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慢阻肺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大慢病。

之所以称之为慢病,顾名思义,源于疾病本身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特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3年对慢阻肺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慢阻肺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征,是由于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的持续性(常为进展性)气流阻塞。尤其定义不难看出这是一类疾病的“总和”或“肺部状态”,我们除了关注可被发现的慢性常见症状,如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同时应更早地关注到疾病的持续性进展,进而更早的开启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能伴有胸闷和喘息等症状。重度患者常有乏力、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基于慢阻肺的症状,目前有不同的评分系统可协助高危人群更早识别慢阻肺罹患的可能性,如慢阻肺的CAT(COPD Assessment Test)评分,此外,可用于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病态严重性。

哪些人容易患慢阻肺?这个问题可以协助我们“更早“地发现慢阻肺人群,进行更早的治疗。这里我们强调两方面的关注:第一是存在基础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龄人群;长期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人群、(可疑)慢阻肺人群;哮喘、可疑哮喘、气道高反应者;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史等;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及厨房油烟等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有慢阻肺家族史者等。第二类关注慢阻肺前期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2 版报告首次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pre-COPD)”的概念:即已经出现呼吸道症状、肺部结构病变或呼吸生理学异常,但未达到气流受限诊断标准的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患者可出现类似慢阻肺的炎症反应及气道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表现出相似的呼吸道症状及生理学改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加重。

慢阻肺的诊断并不困难,结合患者的症状、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其中肺功能检查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且对疾病严重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都有重要价值。我们建议对于高危人群以及已经诊断慢阻肺的患者“像监测血压一样一样定期检查肺功能”,对于40岁及以上人群最好每年检查肺功能,这也是我们一直呼吁的“更早”的意义所在:早期发现异常,早诊早治。如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发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比值小于0.70,能够证实存在持续性的气流受限。

02

如何更稳—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慢阻肺依据疾病的表现可分为稳定期以及急性加重期,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是指的是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急性恶化,通常需要额外的治疗。然而对于慢阻肺病患者而言,急性加重不仅仅是简单的额外治疗,是加速疾病进展,最终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来自超过30万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最新真实世界数据表明,经历过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前6个月内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而且这种风险在一年内仍居高不下。我国慢阻肺患者中存在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占81.6%,22%的慢阻肺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一年内死亡,只有50%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3.6年内存活。因此,AECOPD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临床上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定义是指患者呼吸道症状急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治疗。因此,诊断的核心在于呼吸道症状的突然恶化,包括呼吸困难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黏度改变以及发热等。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缺乏相对明确的分级标准,通常采用的轻、中、重度分级,其实是根据治疗决策反推出来的,缺乏客观指标。轻度患者仅需要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中度患者仅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并加用抗生素和(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患者需要住院或急诊、ICU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有轻有重,治疗决策的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轻者门诊治疗即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收住ICU。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危害严重,需要尽量避免反复发作,因此急性加重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尤其时稳定期的长程,规范治疗!

03

长程随访以及治疗,获益更多

早期慢阻肺无声无息,无明显症状,但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疾病加重。因而对于年龄在40岁及以上,有慢阻肺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以及全身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症,焦虑,肺癌等的筛查与治疗。

此外,长程的治疗具体是指慢阻肺处于稳定期时,控制危险因素,尽早戒烟,长期规律用药,不擅自停药,定期到医院随访,随访肺功能以及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疫苗接种,积极呼吸功能康复锻炼,监测慢阻肺全身合并症的发生以及治疗。药物治疗方面,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一线基础治疗,而稳定期慢阻肺的吸入治疗则是预防急性加重的基石。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旨在强调早期肺部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要更早尽快采取行动,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采取预防措施,如戒烟、减少职业暴露、积极锻炼等,以保持肺部健康成为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如何阻拦“沉默的杀手”呢,我们建议关注三个更:更早,更稳,更长程!

2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到来之际,我院推出呼吸内科2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三部曲,敬请关注!


扫码关注阜外医院视频号观看科普直播内容


扫码观看

掌握更多心血管健康知识



供稿:呼吸内科

编辑:党委办公室

就诊咨询电话:010-88322674

 “线上挂号”图文版教程

 “在线复诊”图文版教程

 “门诊自助机”图文版教程


“线上挂号”视频版教程 ↓
“在线复诊”视频版教程 ↓

官方平台

掌上阜外医院APP
(挂号、在线问诊、复诊续方等)
官方微信服务号
(患者服务、健康科普、医院资讯)
官方微信订阅号
(健康科普、医院资讯)
官方微信视频号
(健康科普、医院资讯)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