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
2022/11/16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设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公众认识慢阻肺的危害,更好的管理慢阻肺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年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肺系生命,Your lungs for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其特征是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这是由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通常由大量接触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报告(2020年度)》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接近1亿,以慢阻肺筛查问卷为基础的筛查发现,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20.5%。目前在我国40 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已上升至13.7%,并成为第三大疾病死因,提示我国慢阻肺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接近1亿,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但是公众对于慢阻肺的认知却相当匮乏,只有12%的慢阻肺患者报告有过一次肺功能测试。
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但早期通过科学预防及规范治疗,往往疾病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的。
请点击下面的视频窗口将由河北医科
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
内科杨红申教授为大家讲解有关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
杨红申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呼吸危重症专业、肺血管疾病等。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
慢阻肺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慢性咳嗽,咳痰,对慢阻肺患者其咳嗽为其早期表现,晨起咳嗽,并多咳白色粘液痰。随着病情进展,往往患者会出现全天咳嗽,甚至于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或者是咳黄脓痰等;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肺功能下降,早期时会出现劳力时气短。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静息时或者是活动后气短,胸闷等。
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一些全身性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等,而对于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形成,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甚至肺性脑病等神志改变。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
1.儿童时期有反复或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史
2.年龄超过35岁
3.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污染
4.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
5.患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气肿等疾病
6.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
慢阻肺的诊断
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病史和 / 或接触该疾病危险因素史的患者均应考虑慢阻肺。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1/FVC < 0.70 证实存在持续性的气流受限;另一种诊断是x线或胸部CT,它可以检测肺气肿和肺大疱,并评估大疱的位置和数量。
接下来由我科医务人员为大家带来肺功能检查的规范演示视频。
慢阻肺的并发症及稳定期的自我管理
慢阻肺的合并症 ,也称肺外效应,即在慢阻肺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又罹患与慢阻肺有相似发病因素或发病机制的一种或多种疾病 。
慢阻肺的治疗: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加重,如咳、痰、喘次数增多且剧烈,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如增加药物剂量治疗,甚至需要住院治疗。稳定期:通过戒烟、注射疫苗、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等方式,将咳嗽、咳痰和气短等气道症状控制在稳定或症状轻微的状态。
请点击下面的视频窗口将由河北医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于婧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解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的具体内容。
于婧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气道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专业、呼吸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等。
肺部疾病的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康复是慢阻肺及其他慢性气道疾病长期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全面患者评估、为患者量身定制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呼吸康复应该贯穿病人疾病管理过程的始终。积极开展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肺的通气效率,提高有效肺容量,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增强身体活动能力。无论是疾病稳定期还是急性加重期, 无论是轻中度病人还是重度病人,均可从呼吸康复中获益。
接下来让我们的科室医务人员手把手教您一套方便简单的呼吸康复操,大家可结合实践不断优化和改良,让我们的肺更有活力,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