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 “消失” 的传统节日:填仓节

填仓节,又叫 “天仓节、 “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福,祝愿来年钱满仓、粮满囤,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说此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冒死开皇家粮仓救济灾民的仓官。每年到这一天,人们便会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撒出圆圆的粮囤形状,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上五谷,象征五谷丰登,以表达对仓官的感怀,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

填仓节的另一层寓意是在提醒庄稼人, “年” 过完了,一年的春播春种马上就要开始了,赶快行动起来,清扫粮仓,晾晒种子,收拾农具,准备开始春耕。
填仓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习俗目前还在农村少部分人家沿袭着,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 “填仓节” 这个节日也就慢慢淡化了。

蒸制食品
填仓节这天要吃蒸的食物,寓意蒸蒸日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当然做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目的都差不多,都是希望风调雨顺,百姓不愁吃穿,生活越过越富有。

祭奠仓官
在天仓节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祭祀仓神的风俗习惯,每到这一天都要举行进行祭奠、纪念仪式,有的是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添仓,有的是向仓官画像焚香、点灯。平遥的居民是在天仓节夜晚,点灯烧香供奉天仓官,并大声喊 “天仓爷填仓来,粮食元宝填到咱家来”, “黑小子,赶车来,元宝粮食赶到俺家来”,  借此祈求一年中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里的粮仓满满的,新的一年里吃喝不愁!

地画仓囤
山西寿阳人在填仓节这天,要在地上画一个粮食囤,放置五谷,用石头压住,象征粮盈食满。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打扫院子
填仓节的时候,正值春天,天气干燥,所以在填仓节这一天里打扫卫生,把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尤其是放粮食的粮仓要彻底打扫,把里边的虫子虫卵清除干净,防止虫子糟蹋粮食,在这一天打扫院子,也有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寓意!

添购米面
在正月二十五这一天,一些上年纪的人都喜欢去买一些米、面,因为在以前,填仓节这一天讲究喜进厌出,所以不管家里贫富情况如何,粮仓里都要添足粮食,水缸里添满水,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当当,家里不愁吃穿。

忌借东西
填仓节这一天,各家各户均不向别人家借东西,即使有人来家里借东西也必须拒绝,在民间已成为古老的习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在这一天借东西,相当于把家里的福运都给借走了,不吉利!

忌卖粮食
农民卖粮,忌在此日。粮店收购粮食却喜欢在此日。这一天,粮店要摆酒设宴,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

填仓日

—— 清代﹒弘历

五辛盘已撤,十字饼初尝。

节物排年纪,风光此日良。

占农真得吉,从俗亦何妨。

积润塍鳞叠,成波沼镜张。

从新春婉娩,忆旧景徬徨。

更切怀贤匹,无何逮小祥。

(附:填仓节详解)

填仓节,为每年正月二十五,据说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填仓节” 因 “填” 与 “天” 谐音亦称为 “天仓节”, 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填仓节又称添仓节,是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帝京岁时纪胜》, “  (正月) 念五日为填仓节。” 届期,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亦称 “小天仓”、 “小添仓”; 大填仓则在二十五。
《介休县志》:  二十日,名 “小天仓”。 煮黄米糕,燃灯礼佛。 
《大同志》: 二十日,为 “小添仓”; 二十五日,为 “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

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添仓节,在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和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

有的地方添仓节,做 “雨灯灯”, 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哪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庄稼在哪个月需雨水最多来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在山西晋中,孝义汾阳一带,早年正月二十的小添仓节,孝义西部山区有舞窗花表演。用纸做成一个妇女手拿簸箕,挂在天窗里面,随着风吹,在外面就看见妇女除糠倾倒的动作。意思是除去秕糠,留下果实,借以庆贺五谷丰登。到正月二十五,孝义的家家户户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并用糕面包馅做成素糕,垒成好几层,再用糕面做灯瓜瓜,即灯展。有的把灯盏做成各种动物、植物等形状。灯盏盛麻油,谷子裹棉做捻,到晚上点燃祭祀,院中灯盏四布、香火缭绕,十分壮观。民谣云: “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灯” 和 “登” 谐音, “糕” 和 “高” 谐音,寓意五谷丰登,粮仓升高。如今,添仓节的祭祀活动早已销声匿迹了,但仍保留了吃糕的习俗,只不过吃素糕变为吃油炸糕了。

填仓节由来
在古代,填仓节是一个隆重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民间亲朋往来,佳肴盛餐,醉饱方归。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国北方民间都要过填仓节。在华北农村.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 “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  这一天要吃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可见北方人民生活的俭朴了。

立春以后北方还有填仓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 “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必竟而去,名曰填仓。”  关于此节又一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中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可是封建帝王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件事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重补被烧坏的 “天仓”, 于是相沿成俗,这一天便成为 “天仓节”, 后来成为填仓节。

不过,后来填仓的意义扩大了,人们又赋予了其它各种不同的含义。在北京,正月二十三是 “小填仓”, “大填仓” 是在正月二十五日。此俗曾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方地区盛行。关于填仓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一天要吃饱吃足,这样一年都不会挨饿,会很顺心。实际是以酒食饱腹为填仓。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引明朝陆启宏《北京岁华记》说: “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谓之填仓。”  第二种说在这一天要籴米积薪,收贮煤炭,把这叫做 “填仓”。

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说: “京师之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曰为填仓。”  实际是提醒人们,居家过日子实属不易,要时时注意积攒过日子的必需之物,不要过了今天不顾明天。这正是中国人特有的勤俭节约的美德。第三种说法,是在农村,这一天把少许灰撒在场院的地上,画成粮囤的形状,在其中放少许谷物,象征围仓,叫做 “填仓”。 这是一种企盼丰收的仪式。这三种说法老百姓更喜欢第一种,它更实际。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以便求得一年顺当富足。农民也忌在此日卖粮食,但是粮店却喜欢在这一天收购粮食,为的是讨个喜兆。为了吸引卖粮食的主顾,粮店特意摆酒设宴,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一些被生活所迫的农民,就选择在此日卖粮了,先不管吉利不吉利,反正能赚顿好饭。至今,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相关传说
填仓节是为了纪念一个仓官。仓官是谁?在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西汉淳于衍曾做过粮仓官,为人正直,遭人陷害,判死刑入狱,经女儿上诉赦免,后人为了纪念他,定正月二十五为天仓节。另一种传说是,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弄得民间怨声载道。看守李家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就一把火把皇仓烧了,连同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一天正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另一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宋代以前,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在远古时期,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荡,猛兽巨鹰横行扑食难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这时被称为人类始祖的女娲氏,采来五色彩石日夜冶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正是正月廿五这一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好。女娲氏又斩断巨龟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天的四方,并且杀死猛兽巨鹰,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女娲氏,人们就在正月廿五这天吃烙饼、煎饼,并要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谓之 “补天穿”。 苏轼曾有: “一枚煎饼补天穿” 的诗句,故正月廿五又称为 “天穿节”、 “天仓节”。

关于这个节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节日时间有所不同,节俗也不一样。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记载: “《拾遗记》曰,江东俗正月二十四日为天穿。…… 池阳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饼投屋上,谓之补天。”  又载《荆楚岁时记》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苏轼诗曰: “一枚煎饼补天穿。” 说明这个节日由来已久。

各地风俗

山西地区

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各种形状的灯盏,盛满食油,到晚上点燃放置室内各处,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愿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和顺、榆社蒸谷面团。
祁县是家家户户蒸一种包有豆、枣或糖馅的口袋状面食。
左权是蒸制一种叫 “仓谷连” 的面食埋入粮囤内。

昔阳县是用黄米面蒸成五谷(谷穗、高粱穗、玉茭、瓜果等)、碾、磨等形状食品,并要蒸一个人形仓官。
平遥县是用白面包红糖蒸成口袋状或元宝状的面饼,俗称 “布袋袋”。 蒸制食品方法不同,目的一致,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满囤,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因其形如囤。
晋南地区则要用稀面摊薄饼,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

北京地区

在老北京的东直门内曾建有很多粮仓,清代时最多达十五座粮仓,至今北京仍保留有禄米仓、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等地名,而南新仓的遗址仍像六百年前原样保存着。当年每逢正月廿五这天,粮仓及粮商们都要张灯结彩,设供致祭,焚香叩拜仓神:韩信神像。清韶公的《燕京旧俗志》云: “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  韩信的第一任官职就是仓官,并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来被民间奉为仓神,将韩信定为粮仓的祖师爷。在北京的东岳庙里,就供有韩信的神像供人们拜祭,旧时还曾有过很多民间香会活动。

天津地区
到了正月二十五的时候,也是正月的尾声了,但是还是有浓郁的年味儿,在这天老人们都会有 “填仓,填仓,吃米饭,熬鱼汤” 的说法,以图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在大年三十所帖的吊钱也会在填仓这天撕掉,并且把撕下的吊钱叠整齐后放在柜子里或压在床下保存一年(但是所帖的窗花、福字却不在收藏的范围,因为他们没有像 “掉钱” 那么好的兆头),这样也有钱满柜的意思。

山东地区
在山东德州,前一夜用灰画地,叫做 “打囤”, 里面放上一撮五俗,上面盖上砖或瓦。等到二十五日,掀开砖瓦,将五谷拿到太阳下去晒。如果这天没有大风,就叫 “收囤” 。 这天,农家吃糕,叫做 “扬风糕”。也有二十五日当天在院中撒灰的,比如在山东潍坊,称二十五日为 “天仓日”, 当天 “妇女早起布灰于庭,均层叠画作圆形”, 叫做 “安囤”。 到二月二龙抬头日,重新布灰于庭,并撒五谷于中,叫做 “收囤”。

山东潍坊甚至将 “天仓日” 音转为 “填嗓日”, 认为这天应该让美食填嗓,所以这天的食物比平时要丰盛。
在山东,填仓节以吃水饺的为多,亦有吃糕的。即墨称这天为龙凤日,要用豆面和地瓜面做成起馏,即窝窝头。在山东武城,早晨吃黄米饽饽,谓 “不打滑”; 吃干饭,叫做 “谷穗坚实”; 吃枣糕,叫做 “扬风糕”;  也有吃面条的,叫做 “钱绳子”, 里面放些白菜叶,意味着棉花丰收。

河南地区
河南新乡,十九日 “添仓”,  家家祭仓神。在阳武,十九日添仓,届时,在存放粮食的地方燃灯设祭,祈求一个好年成。这天,屋内、门外、槽头、鸡窝、石碓、水缸等处,都要点灯。而新婚夫妇屋里的箱柜、几案、床上床下都要点上灯,祝愿他们能早早生育。

辽宁地区
辽宁新民,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二十四日早晨,人们用灶内柴灰在院里撒圈,叫 “作囤”。 并盛一盂米饭,在上面插以高粱秸做成的种种农具模型,送到仓房中,叫 “填仓”。 这是 “填小仓”。 到二十五日,再往盂中续添新饭,叫做  “填老仓”。到二十六日才撤去。

辽宁义县,曾经在二十日夜,以谷、黍、麦、豆等面蒸丸,祀仓、箱、井、臼之神,叫做 “填仓” 或 “添仓”。 后来此俗渐衰。二十五日为 “填仓日”, 也叫 “老填仓”。 用灶内柴灰在地上划出粮囤的形状,中间放一些五谷杂粮,叫做 “填仓”。 并且用黍团供仓囤,焚香拜祝,以求丰年。如果新嫁的女子回了娘家,一定要赶回来,到夫家行填仓礼,而娘家人纷纷送她一些蒸熟的食物,叫做 “蒸斗”, 让她带回去,而夫家则要准备好酒肴来款待她。

辽宁锦西,二十五日为填老仓日,这天一大早,就要从园场沿道撒灰,直到院内的粮仓处,俗称 “引仓龙”。
辽宁铁岭,二十三日为 “新仓日”。 这天,新出嫁的女子娘家要给女儿送来馒头,叫做 “填仓”。 二十五日为 “母仓日”, 农家在这天祭祀仓神。

填仓,其实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肚子是人的食府之仓,吃饱了,喝足了,力气足了,精神好了,心气儿也高了。过了 “填仓”, 出了正月,一切工作就要步入正轨,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了,让我们打足精神,一起迎接丰收年吧。


本篇文章,欢迎分享;

图文来源于网络。由方先生整理。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评论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