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2节日诗词】填仓节

中国32节日诗词

  填仓节  


 正月廿五填仓节,亦称“添仓节”“天仓节”“天穿节”。源于何时失考,“天仓”本是天上星辰,古人认为天仓星与人间粮仓有关而被视为最早的仓神,主管人间粮食仓囤。后来仓神逐渐人物化,一说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韩五爷”;二说为西汉仓官淳于衍;三说为灾年开仓放粮救民、与皇仓一起自焚的无名仓官。而“天穿节”之说源于女娲补天在正月廿五这天。填仓节有小填仓(正月廿)、大填仓(正月廿五,也叫“老天仓”)之分,后以正月廿五统之。

 填仓节充分体现出百姓祈盼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仓廪神佑护的感激之情。各地风俗多样,比如为纪念女娲,人们吃烙饼、煎饼,并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谓“补天穿”等。民间较为普遍的是黎明用白灰粉在院内、屋内地上画出仓囤及梯子图案,里面摆放五谷杂粮、铜钱,写上“丰”“福”字样,上压瓦片,是为“填仓”。天亮掀开瓦片,在囤内燃放鞭炮,放出鸡鸭啄食囤内杂粮,象征囤满仓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 

宋  李覯

娲皇没后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

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赏析:这首诗取材于神话传说,虽然写的是一个普通的习俗,却有恢弘志气,很有张力。    一张小饼,可以补起一个天洞,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意。煎饼补天之俗,在两晋也已经形成。东晋王嘉《拾遗记》的记述说:“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这是煎饼补天风俗最早的记述,与女娲补天的神话相联系,真是太有想像力了。《岁时广记》还引用了李白诗句,曰“一枚煎饼补天穿,”可见唐代也有天穿日之说。清代陕西富平还保留有这个风俗,在正月二十日这一天,屋宇上下都放置面饼,称为“补天地”。




填仓诗

清  孔尚任

西京风俗重填仓,早发厨烟万户忙。

不教千钟饱旧鼠,须将五谷换新肠。

空囊积字何堪煮,瘦腹堆愁未可量。

恰馆平原为食客,随人哺啜亦无妨。

 赏析:填仓节充分体现出百姓祈盼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仓廪神佑护的感激之情。是日家家户户早生炊烟,熟饪食物,阖家饱食一顿。这首诗描写的正是西京人忙着过填仓的盛况。民以食为天,诗中告诫人们:腹中空空如也,再多的学问也当不了粮食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对富足的企盼和愿望。




填仓日

清  弘历

三五夕刚过二五,始韶景色归京宇。

银田烟暖带馀膏,春台物乐含阳煦。

今日何日号填仓,堆盘蔬饼杂粔籹。

我闻俗尚贵随时,奚必典则咸参古。

荷叶田田先夏风,玉芽戟戟金柈贮。

园亭已撤人日屏,村里行闻社朝鼓。

流阴宛转入吟哦,摐摐声色婆须女。

从来耕九重馀三,此意殷殷铭心所。

但令万户足仓箱,导官故事由伊举。

 赏析:爱新觉罗·弘历,号乾隆。“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为了社会的稳定,乾隆皇帝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从这首填仓诗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诗中“从来耕九重馀三,此意殷殷铭心所”两句十分清楚地表明他对农民耕种的重视,这是“殷殷铭心”时刻记挂心头的大事。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但令万户足仓箱,导官故事由伊举”,他要求:只要能让千家万户的粮仓充足,就可按照旧例推举官员。发展农业生产是乾隆皇帝念兹在兹的事情。




填仓

佚名

上元十日即填仓,皆往廩中加稻粱。

耕者焚香炎帝庙,米商顿首稷王堂。

苦留宾客恣餐去,放纵家人豪饮尝。

揭下吊钱包五谷,竞燃鞭炮煮鱼汤。

 赏析:这首诗十分生动地描写了填仓节各阶层百姓活动的盛况:第一幅画面是众人仓中加粮,第二幅画面是农民到炎帝庙焚香祈祷。第三幅画面是粮商拜谒稷王庙,第四幅画面是宾客饕餮海吃,第五幅画面是家人豪喝畅饮,第六幅画面是掉钱包谷,第七幅画面是竞相鞭炮,第八幅画面是争煮鱼汤,每项活动都蕴含着富足的寓意。这种盛况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如今剩下的只有神往。


 通常以为小年(腊月廿三)是春节的序曲,元宵节(正月十五)就到了春节的尾声。其实不然,严格说来腊八节是春节的序幕,填仓节(正月廿五)是春节正式结束。过了填仓节,春节才算彻底告一段落。过了老天仓,气死懒大娘。老天仓是正月里最后一个节日了,过了这个节日就该勤勤恳恳干农活了。


编辑此篇图文

相关推荐

小编推荐

评论

5+6=